内容页搜索

2010年,任家湾有心人将河边石碑情况,报告汾湖经济开发区文化站。201129日,汾湖文化站人员到现场察看石碑。218日,该石碑由吴江博物馆收藏,并出具收藏证书给孙云海。

现在能看到当时拍摄的石碑照片。石碑高1米许,正面宽约40多厘米,近20厘米厚,青石质地,原本用卯榫立在础石上。2011年察看时,不见底座,平放在水泥板上。据石碑文字推算,该碑已有近500年的历史。石碑右上角和右边破损,缺字,碑文面漫漶磨损,中下部的字迹无法辨认。仅从可辨认的文字获得些信息。石碑照片见书前彩页和下图。

石碑名称是:“吳江縣二十八都十啚里社壇”(为照录原文,吴、县、坛用了繁体字)。右上角“二”字破损掉了。早在明弘治元年(1488)的莫旦《吴江志》就明确记载东龙泾属二十八都 (收藏证写十八都可能受破损掉的“二”字影响,十八都远在西南方向的今坛丘地方)

说明: 31

15-1  吴江博物馆发给孙云海的任家湾明代社坛碑收藏证书

据古书记载,二十八都在今北厍地界,向北包括金家坝南部、莘塔西部;分“六区”收田赋(6个区域收皇粮),有“三十七里”,即37个行政村。古时每个里有本册籍,该册籍前面均绘图标明所领的几个圩,所以里又称图。古人将繁体的“圖”写成“啚”(tu)。“啚”上面的口表示区域,下面部分表示农业。“壇”即“坛”;“社”的最初含义是指土地神,俗称“土地菩萨”。社坛,是祭祀社神的场所,如社屋、社庙等。碑文大意是:“大明嘉靖五年二月(15263)”,十图里在任家湾建立祭祀土地神的社坛(场所)。自该年起“每遇春秋二社”,村上都要举行祭祀土地神的集体活动,以感谢土地公公常年帮助乡民抵抗水旱灾害、防备盗贼的功德,并祈祷庄稼丰收。(本节顾永翔编写)